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旅游景点 > 正文

打卡长江文化何以张家港?

发布日期:2023/11/6 16:51:47 浏览:11

来源时间为:2023-11-02

国家博物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正在展出一件特别的瓷器。这只短流的青黄釉执壶身上,贴塑着植物型的浮雕纹饰。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纹饰——椰枣纹,并不是中国常见的树种,而是一种阿拉伯地区常见的高大乔木。

央视网消息:多年以前,人们发现过极为相似的另一只执壶,出水于印度尼西亚海底的“黑石号”沉船。“黑石号”上的绝大多数瓷器都产自长沙窑,从中国东南沿海经东南亚,通过海运销往西亚、北非。这条航线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由此可以推测,国博展出的这件执壶,很可能也是长沙窑烧制的。这只壶出土于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的黄泗浦遗址。在海上丝绸之路初兴的唐朝,黄泗浦是沿江一处港口,距离长江入海口也很近,是连接长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很多内地货物沿着长江运到黄泗浦,在此地“小船换大船”,踏上海运之路。

纵然千年沧海变桑田,张家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执壶烧制的年代相比仍没有太大改变。今天,张家港依旧是长江入海前最后一道湾,变换视角来看,也是江海交汇第一湾。

张家港市是长江边的重要港口城市。从经济到人文,长江这条母亲河,不断地滋养着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1968年在一片滩涂和芦苇荡中开工建设的张家港港,1983年迎来新中国成立后首艘进入长江的万吨外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2006年成为全国县域口岸第一个亿吨大港,“以港兴市”逐步把张家港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

与此同时,近20年来,这座长江尾上的港口城市,还拥有了另一个标签:长江文化的汇聚之地。

一个节日贯穿长江全流域

黄泗浦遗址就像一个中国唐宋瓷器博物馆。当考古人员揭开古河道的泥土时,河道底部密密麻麻的瓷器令人眼花缭乱。细看这些瓷器,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建窑、越窑、长沙窑等……一共来自近半个中国的20多个窑口。如今在张家港博物馆,这些修复后的瓷器一一排列,依稀可以领略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繁华。

参与过黄泗浦遗址发掘的张家港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董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黄泗浦如今距离长江约14公里,而一千年间东部沿海的地貌发生过很大变化,正是因为海岸线和长江的变迁,使得江海之畔的黄泗浦变成陆地,留在河底的遗物才得以被发现。黄泗浦还有一项独特的历史意义——在《唐大和上东征传》里,明确记载鉴真成功东渡日本,就是从黄泗浦登船启航的。2019年,黄泗浦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由此可见,当时黄泗浦也是长江流域一个极为重要的中转港口,承载着千年以来的长江文化。10月20日下午,黄泗浦遗址生态公园的步道两侧,迎来了十多件复制的著名文物,有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立人、湖南的人面纹方鼎、浙江的良渚玉琮……这些文物形态各异,却有一个共同出身:来自长江流域。十余件文物串联起长江全流域的古代文明,呈现出一幅千姿百态的长江文化图景。

这个“江海奇幻游——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式博物馆特展,是2023年长江文化节的一部分。当天,长江文化节在张家港开幕。

今年已经是张家港连续20年举办长江文化节。2004年,长江文化节刚起步时,被誉为“县级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这句话贴切地反映了张家港办长江文化节时的形势,以及当时长江沿线城市对张家港的态度。

已经退休十余年的徐洪高,曾担任张家港市文广局副局长,是创办长江文化节的元老之一。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上世纪末,大连国际服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在全国兴起,带来轰动效应,张家港能否办个长江文化艺术节呢?经过精心筹备,2004年秋天,首届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在张家港隆重开幕,2008年更名为长江文化艺术节。

“那时候网络也不发达,查不到什么东西,怎么办长江文化节、长江文化有什么内容,全都是一片空白。”徐洪高回忆道。但张家港人的决心很坚定。开始的两届,长江文化节就迅速打出名气,演出不仅在舞台上演,也走到街头乡间、百姓身边。江西的傩舞、重庆铜梁的龙灯舞动在街头,引来十万群众,围得水泄不通,那画面让徐洪高至今想来仍然感动不已。

从筹办初的茫然,到如今的羽翼丰满,长江文化节20年发掘和展示的长江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这个问题难住了徐洪高。他思忖了片刻说,无法归纳或许是对的,长江文化就是一种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文化。

如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所说,张家港每年举办长江文化主题节庆活动,拓展了沿江流域“协同融通”的广阔空间,彰显了长江文化“兼容并包”的独特底蕴。

长江文化塑造一座城

10月20日晚上,2023年长江文化节开幕式在张家港保利剧院举行,一台演出汇聚了青海玉树的草原歌舞、云南的小调、扬州的清音、苏州的评弹……20年来,来自沿江13个省份的地方剧团、民间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群艺馆)等200多个单位在张家港登台献艺,开展各类大型公益文化活动180余项,线上线下共吸引超5亿人参与。

长江文化节的举办,像一台引擎,带动了张家港市文化的整体发展。长江文化节促进了张家港公共文化设施的提升,不仅有城市里的各种文化场馆,乡镇也建起了一批文化中心。硬件的进步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整座城市文化氛围和格调的日渐提升。

在文化的融合共享中,张家港城市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如今,张家港文艺精品层出不穷,荣获1个文华奖、6个群星奖、5个省文华奖、32个省“五星工程奖”;荣获1个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3个中国曲艺牡丹奖,张家港也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齐获梅花奖、牡丹奖的县级市。

20年前,长江文化还并非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概念。20年之后,当长江沿线纷纷重视和发掘长江文化之时,江尾的张家港已经一步一个脚印耕耘了许久。

2020年,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2022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段被列入重点建设区;2023年,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推动长江文化成为文化强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保护和发扬长江文化上升为国家行动,而张家港的长江文化节已经联动起长江全流域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近两年,张家港多了一个新的热门打卡地:张家港湾。站在张家港湾“鱼篓”造型的观景台上,整个港湾尽收眼底。长江在眼前弯折成一个巨大的锐角,拐弯之后,向上海方向的入海口奔流而去。如今,12公里的张家港湾长江岸线被赏心悦目的绿化填满,江鸥在湿地和滩涂上空翱翔,平坦的步道贯穿树林与江岸。而仅仅数年之前,这里还被建材码头、堆场、畜禽养殖场和违建满满占据着。

2019年,张家港湾实施“五大整治提升工程”,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全面清退占据江岸的建筑和业态,生态保护的行动让张家港收获了一段美丽的长江。张家港与相邻的常熟、太仓沿江三市,共有约158公里长江岸线,为做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苏州已经编制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重点打造张家港湾—双山岛、黄泗浦等核心展示园。黄泗浦考古遗址公园也已入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张家港段先导示范工程。

长江对张家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近20年来,不论是长江大保护观念的增强,还是生态的治理提升,这座城市对长江的呵护,背后的“逻辑”,与长江文化节从无到有一脉相承。

从1994年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到2020年连续六届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是张家港最大的IP。张家港也一直在思考能否再增加一个新的IP。什么样的IP“最张家港”?长江。时间给出最好的答案,持续举办20年的长江文化节,已经成为一个新的IP。

如今,长江文化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为苏州全域、江苏全域、长江全域的文化盛会。江苏致力于将长江文化节打造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平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重要项目和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中华文化品牌,更好助力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长江文化节不仅成为一个IP,坚持从无到有举办20年的历程,也凝聚成某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在这股精神的激励下,张家港这座1962年建县、1986年设市的年轻城市,创造过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常年位居全国县域百强榜前三甲。

“当年我们是一座角落里的小城,小石头推动大石头,几乎不可能,”徐洪高说,“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江海汇流、敢为人先的气质,就是我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