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旅游景点 > 正文

上海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发布67公里轨交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发布日期:2020/4/11 1:53:25 浏览:646

来源时间为:2020-1-15

央广网上海4月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今天发布2019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

2019年,交通强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增设自贸区新片区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上海交通牢牢把握改革机遇,加大建设投入,坚持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和精细管理,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加速联动,都市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公交优先战略深入推进,资源、环境、安全等外部负效应持续下降,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交通体系更加健全。201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3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连续10年世界第一。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1980.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经过两年多磨合,全年完成吞吐量3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2.6。洋山港国际航行船舶平均靠港时间不到24小时,装卸作业速度世界领先。集疏运结构持续优化,水水中转比例48.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公铁联运完成31.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74,海铁联运完成14.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80。作业流程不断优化,实现设备交接、装箱、提货等港口业务环节的全程无纸化。邮轮产业持续转型,上海获批全国首个邮轮旅游示范区。

上海国际航空港能级和服务再提升。2019年,上海机场通航全球51个国家,通航点总数达314个,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两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浦东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暨卫星厅、机场捷运系统正式启用,航班靠桥率和放行正常率进一步提升。两场旅客吞吐量首超1.2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5.7万吨。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7615万人次,旅客中转率超12,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3249万人次。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已成为我国民航业务量最大的客货运枢纽,客运和货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位、第三位。两场智慧服务、自助服务设施更加普及,货运电子运单快速推广,旅客出行体验和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

海空枢纽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上海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8-2020)》等文件正式印发。沪通铁路二期太仓至四团段工程开工,外高桥港区专用线纳入沪通铁路二期工程推进。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内河枢纽船闸——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工程建成。试点开行“沪渝直达快线”(2020年1月15日正式开通),进一步释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动能。机场联络线开工建设。

2、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

交通一体化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建立三省一市交通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在设施建设、执法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化管理协同,并取得阶段成果。形成省界断头路交通项目建设推进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上海、江苏及昆山三方交通执法部门联合设立沪苏昆交通一体化执法站,长三角交通执法一体化迈入新的阶段。长三角区域机动车环保信息服务平台已搭建完成,并正式上线运行。在交通运输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三省一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研究中心”,目前成员单位已有20多家,由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专业研究机构组成。

轨道上的长三角出行更加便利,公路客流增速趋缓。长三角铁路运力持续提升,根据2019年1月铁路最新运行图,长三角新图共编制旅客列车运行线1007对,同比增加60对;2019年7月调图又增开38.5对客车。上海与长三角铁路日均旅客到发量44.6万人次,同比增长6。公路对外交通增速略低,上海市出省道口平均日交通量为60.6万辆次/日,同比增加3.7。公路对外日均旅客发送量8.7万人次,同比增加0.5,其中省际班车和包车各占一半。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显著。2019年虹桥枢纽年客流量4.2亿人次,日均客流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6。其中,对外交通客流51万,铁路、航空和长途汽车的客流分别为38万、12万和1万;城市交通客流65万人次,轨道交通虹桥火车站站进出站量位居全网第二(仅次于人民广场站),日均进出站量23.5万人次。受假日效应推动,5月4日枢纽客流达145.6万人次,创枢纽运行以来单日客流最高记录。

毗邻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利。上海至苏州、太仓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际通勤走廊,联系江苏昆山和上海的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突破6万乘次,早上9点前进站客流占全天的50以上,通勤特征明显。上海已累计开通24条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满足毗邻地区居民通勤、探亲、旅游观光和购物就医等多种出行需求。11月4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开通运营5条公交示范线路,日均客运量约2600人次。省界对接道路方面,G228国道奉贤段一期建成通车,上海出省段专项规划和项建书获批;G320国道金山段一期建成通车;首批9条省界断头路中,盈淀路-锦淀公路已于2018年通车,其余8条均在有序推进建设。

3、进博会期间交通运行平稳,集约交通占比近八成

完善多项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体验度和精细度。优化停车预约规则,由后付费改为“提前缴费 提前取消”,提高车辆预约到达率,提升场地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公共交通运行管理,如71路中运量临时延伸线起始时间由15点提前至8点开始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上午采取“3 1”预分流调控运行(3列载客至徐泾东站,1列虹桥火车站清客,将部分客流分流至17号线诸光路站)。新增P8即停即走停车场等。

累计运送进博会客流88.2万人次(单向),集约化交通方式占比78。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日均客流14.7万人次,最高为6日的20.1万人次。轨道交通和团队巴士是所有参展人员最优先选择的交通方式,其中,轨道交通占44、团队巴士占32、地面公交占2、小客车占7、出租车占9、其他方式占6。出租车占比较首届有所上升,为展客商提供更为高品质、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4、交通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出行特征逐步变化。2019年,上海常住人口2428万人,日均出行总量5710万人次,同比增长0.5。全市通勤出行量持续稳定增长,早高峰进入中心城的轨道交通客流同比增长6,高速公路入城段交通量同比增长1.4。随着“互联网 ”生活消费、出行习惯的持续渗透,地区公共活动中心的完善,市民出行的空间范围、交通模式等出行习惯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5、实有小客车规模持续增长,使用特征进一步非通勤化

实有小客车增量减缓。全市实有小客车540万(含本市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同比增加29万,较2018年同期42万辆的增量明显下降。非营业性小客车市区通行额度(不含新能源车)的投放量为13.3万张,同比减少2.36万张。沪C小客车保有量为139.3万辆,同比增加6.9万辆(2018年11.8万辆);根据相关数据推算,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170万辆,同比增加约7万辆(2018年12万辆)。小型新能源号牌车辆20.5万辆,同比增加6.6万辆(2018年7.6万辆)。

车辆出行强度持续下降,使用目的日趋非通勤化。2019年,工作日私人小客车的平均出车率为73,较2014年下降10个百分点,车均使用强度下降到26公里(2014年32公里)。有车家庭在节假日使用小客车出行的意愿逐年增强,休闲娱乐等出行中使用小客车的比例有所提高,据调查,双休日机动化出行中使用小客车的比例高出工作日5个百分点。

6、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道路交通拥堵程度总体持平

完善路网体系,加强综合治理。2019年,上海市城市道路总长度5494公里,同比增加177公里,诸光路地道、郊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主线)、S7沪崇高速(S20-月罗公路)及地面道路等34项工程陆续建成通车。持续推进道路精细化管理和补短板行动,完成56个交通拥堵节点改造,进一步盘活路网通行能力,推进道路设施提质升级。10个区实施公共停车场库停车收费市场化改革,以静制动效果持续显现。继续关注居住停车矛盾,创建159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提供8916个共享泊位,全市共享泊位累计达2.2万个。深入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交通秩序更加规范。

快速路运行压力持续增加,外围新建快速路交通量增长较快。受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和道路施工影响,快速路全年平均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上升2、3,浦西快速路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40.7、43.5公里/小时,拥堵区段同比增加2个(外环线沪渝-沪嘉段的双向路段)。北部射线运行压力增加明显,南北东侧(共和-蕴川)、逸仙东侧拥堵指数同比上升14-16。中环运行压力持续增加,中环内侧(仙霞-共和)、外环外侧(沪渝-济阳)、中环外侧(仙霞-济阳)和罗山东侧拥堵指数同比上升均超10。外围新建快速路交通量快速增长,嘉闵高架(G2-莘松路)、虹梅南路高架交通量同比平均增长约8,高峰时段路网运行趋于饱和。

中心城地面道路运行平稳,近郊区域交通运行压力有所增加。2019年上半年中心城地面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同比略有缓解,下半年交通运行同比基本持平,主要干道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分别为17.8、18.3公里/小时。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2,拥堵区域同比增加1个区域(龙柏地区)。内外环间交通运行压力加大,拥堵指数增幅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环线沿线,梅陇、上钢新村和上海大学区域拥堵指数同比增幅超过10。随着近郊地区人口聚集和商业综合体开发的推进,区域交通压力日益增加,浦西西南部和南部早高峰入城方向车速下降最为明显,降幅达5-9。

高速公路运行总体平稳,节假日交通保障压力较大。收费高速公路全网日均交通量114.5万辆次,同比增长6.1。日均周转量4841.3万PCU车公里,同比增长6.3。其中,G15沈海高速、G2京沪高速、G40沪陕高速、S19新卫高速、S32申嘉湖高速日均周转量增幅较大,接近或超过10。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网车流规模总量稳步上升,年单日最大流量出现在劳动节,为161.8万辆次,高出2018年最大值4.4。

7、轨道交通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公共客运服务日趋多元

轨道交通客运量持续增长。2019年,全网日均客运量1063万乘次(不含磁浮线),同比增长4.7,其中工作日均客流1189万乘次,同比上升4.8,单日客流记录1329万乘次(3月8日)。5、9、13、17号线和浦江线客流增长较明显,13号线以34.0的客流增长贡献度位列首位。工作日早高峰8:00-9:00全网进站客流同比上升5.3。2018年末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13号线二、三期分别开通运营,2019年上海地铁进一步通过对既有线路增投上线列车、缩短部分区段行车间隔等措施优化运营组织,全网拥堵里程比例约13,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部分线路继续开展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延时运营,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公共(汽)电车客运量降幅明显减缓,郊区客流量有所上升。2019年,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571.2万乘次,同比下降0.8(2018年同期下降4.5)。71路中运量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5万乘次、松江有轨电车二期于8月10日开通运营,日均客流超过2万人次。随着郊区公交线网的持续优化,区域公交客运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小幅增长,同比上升1.4(2018年同期下降2.3),达到233.6万乘次。为了进一步鼓励集约出行,在沪宜公路(陈翔路-叶城路)设置了首条合乘车道(8.2公里),早高峰合乘车道车速为25-29km/小时,高出普通车道25以上。积极推进公交服务信息化,公交服务持续改善,2019年本市积极拓展线路中途站点信息预报服务,涉及258条公交线路,3644个站点。全市公交专用道里程达437公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 太仓浏河:江尾海头奔涌文化“春潮”05-08

    太仓市浏河镇地处江尾海头,一江春水经此汇入东海。江海的气魄与水乡的气韵在这里交融荟萃,造就了刚柔兼备的千年文脉,浏河镇获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24年春季漫步……

  • 江苏太仓: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为“现代田园城、幸福05-08

    来源时间为:2024-05-07日前,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太仓调研强调,要持续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全力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近年来,江苏太仓牢牢抓住港口优……

  • 免票游太仓攻略快收藏05-07

    本报记者周哲刘争五一假期来太仓,好看好玩又好吃。这份免门票的游玩攻略快快收藏。浏河古镇浏河古镇在五一假期推出了古镇庙会活动,整个活动以民俗巡游、民间演艺、主题集……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