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资讯杂谈 > 正文

“渔把头”全程护航渔民“上岸”

发布日期:2024/3/1 17:10:09 浏览:19

来源时间为:2024-03-01

□苏报驻太仓记者周哲刘争苏报通讯员葛浩费荻苏进

这几天,在太仓市浏河镇闸北社区渔港路上做水产生意的“老渔民”蒋后喜心情极佳,遇到熟人总要送些鱼虾,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他在太仓“上岸”安家的10周年纪念日了。

“从‘上岸’到有个幸福的家,全程都有浏河派出所的护航。”从小跟父辈在长江里捕鱼的蒋后喜,户口本上原本没有家庭住址,有的只是一张捕捞证。那时,蒋后喜不了解岸上的生活,对“家”也没有什么概念,这些年,浏河派出所民警帮助他解决从“上岸”安置,到经营水产生意,再到子女落户入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渐让他在岸上体会到了幸福。

港外即大海,可容万斛之舟。

近年来,太仓公安以包容之姿帮助百余名渔民、船员安家。这些人“上岸”后,不少选择在浏河做水产生意,浏河镇也因此成为太仓市沿江的重要集镇,尤其是在闸北社区的渔港路上,因临近国家一级渔港——浏河渔港,每当渔船回港,“抢海鲜”就成了街上一景。

码头与市集的繁荣,潜移默化改变着闸北社区的社会结构,公安工作也需与之适配。商贾云集的闸北社区,户籍人口仅有4000多人,而流动人口却有将近6000人,另外,渔港路也是太仓市民购买海鲜的首选地,上海、无锡等周边城市的顾客也会经常光顾。可是,一些渔民从小生活在船上,文化水平较低,来自天南海北的鱼贩、挑夫、顾客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公安政务服务的需求大相径庭。

近悦远来,离不开精准治理。“如何在实现‘稳定有序’目标的同时,又让社会充满活力,是我们的一道必答题。”浏河派出所所长刘一涛介绍,近年来,浏河派出所民警主动靠前,引导多元力量与社区警务深度融合,将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

临江近海,闸北社区受“码头文化”影响较深。为了与渔民、船员“打成一片”,浏河派出所联合浏河港海防派出所等多方力量全面统计各类人员信息,主动走访了解诉求,将“警务站”搬到船上,现场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此外,“江尾海头”的太仓公安服务队近年来救助落水船员、渔民50多名。遇到民警,渔港路上的许多商家都会亲切地称一声“渔把头”。

什么是“渔把头”?在刘一涛看来,就是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树立公安的形象与威望,增强号召力,以期用“民力无穷”破局“警力有限”短板疲态,以“合”促“和”,打破单打独斗作战模式。在渔港路上,有个“渔把头”组织大家修路的故事,一直被商户们津津乐道。

渔港路直通浏河渔港,该码头距长江口2.5公里,可供200艘渔船24小时停靠交易。大型货车往来,把渔港路压得坑坑洼洼。据当地商户回忆,由于路面损坏,过往车辆颠簸,发生过多次货物掉落丢失、货车抛锚等情况,“渔港路本就不宽,货车一坏基本就会把整条路堵死。”对渔民、船员而言,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渔把头”,浏河派出所教导员任华东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对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沿街商户主动出力,很快把路修好,排除各类风险隐患。

提起这件事,任华东表示:“这只是警民融合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在矛盾纠纷化解、弱势群体帮扶等其他方面,民警身边也经常会有江边群众的身影。”近年来,浏河派出所充分发挥“渔把头”影响力,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积极构建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实现对各类矛盾隐患的动态掌握、有效预警、及时化解,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

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善治水到渠成。浏河派出所的做法是太仓公安凝聚合力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太仓公安坚持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彻到群防群治工作中,不断健全社区警务管理服务体系,为“金太仓”擦亮幸福底色。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