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企业单位 > 正文

太仓市“三化同步”的思路、成效与经验

发布日期:2016/5/7 9:07:14 浏览:1152

太仓加固公司,太仓市“三化同步”的思路、成效与经验 三位一体改革思路、三中全会改革思路、第三产业发展思路、2014年工作思路、2014年党建工作思路、8337发展思路、国土2014年工作思路、工作思路、2014年经济工作思路、2014年安全工作思路、太仓加固公司。

太仓市“三化同步”的思路、成效与经验

作者:王剑锋

编者按:4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在江苏太仓市召开“三化同步与太仓实践”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政府部门、政策研究机构、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同志,现场参观了太仓市的几个“点”,在会议期间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及经验。本刊选发会议的四篇发言稿,供读者参考。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本刊编者应邀赴会,现场聆听各地在实施这一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实际做法,感受殊深。太仓是农村部的联系点。这几年,农村部的研究人员,深入基层,跟踪联系点“三农”工作的进展,为政策设计、研究提供了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社科研究机构也要“走转改”。我们欣喜地看到,农村部的研究人员,早已走基层,转作风,且已在太仓开花结果了。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削弱。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太仓市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发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改革发展的先行优势,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尤其是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同步”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资源利用率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太仓特点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三化同步”发展的思路

太仓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市之一,其农业的发展与全国状况有很大的关联性,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由于农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带来了农业劳动力成本高、消费要求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太仓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照搬照套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农业现代化路子,既不能学美国、加拿大等人均耕地资源多、主要追求高劳动生产率的大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模式,又不能学日本、韩国等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国家靠补贴来维持小规模生产的高收入和农产品高价格的做法。当前,太仓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社会基础,必须强化农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和工作措施上充分体现让全市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使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使农村成为农民享受幸福生活的现代社区,使农民成为具有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

“十一五”以来,太仓进一步理清“三化同步”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发展“六个转变”,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发展可控、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产品生产由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安全、结构优化、品质效益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着力提升农业“六化水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经济高效、经营集约、产品安全、功能多样、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化同步”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太仓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苏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8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三化同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6.36万亩,占比为67.6%,其中设施农业面积扩大到7.2万亩。2006—2011年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高效农业先进县(市),并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休闲观光农业渐成亮点。先后建成了恩钿月季公园、现代农业展示馆、花卉园艺展示馆、鹭园生态湿地、玫瑰庄园等一批景点和太仓市现代农业园区、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花园山庄、郑和公园、天竹园等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生态园。全市建设各类农业生态园17个,2011年接待游客145.1万人,农业旅游收入2.58亿元,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旅游新热点。三是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农场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了“l 7”市、镇两个层次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5个。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2011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80亿元,实现净利润4.45亿元,辐射带动本地农户7万户。在全国首创发展合作农场,全市共组建合作农场95个,经营面积11.52万亩。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面推进14万亩的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按照“排灌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田间路网、林网、水网、电网贯通,农田相对集中连片、格田成方,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累计达25.25万亩。五是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专家团队,重点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的研发创制和生物育种及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启动了生物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注册成立了江苏省安丰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引进了台湾安佑(中国)动物营养研发有限公司。扶持戈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串番茄良种繁育基地和高档花卉、蔬果组培公共服务平台。成功获得了高垄营养液滴灌,栽培技术发明专利。市育种中心太空棉育种已培育出了一个高品质棉新品系“太5001”,并参加了2012年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自主研发的静电喷雾器被纳入国家农业机械推广目录,在省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推广新品种129个、新技术19项,全市稻麦良种覆盖率达100%,创新发酵床健康养猪模式等8种先进种养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六是农业机械发展步伐加快。在巩固耕整、栽插、排灌、植保、收获等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迈进。在现代高效农业、设施生态农业、高效渔业及畜禽高效养殖等实现机械装备基本配套。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16万千瓦以上。全市水稻机插秧率达90.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先后荣获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省“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县(市)”和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七是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深入开展“百名农技人员进百村”活动。切实提高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等服务能力。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重点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发展农资经营、种子种苗、施肥用药、农机作业、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2.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三集中”、“三置换”步伐加快,加快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为49.8,全市85%以上农村工、世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5万亩,占比为90。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8万亩,占比为80。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62个。

3.农民收入增长取得新突破。积极采取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开发式扶持富民等“八项措施”,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依托市职教中心和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双元制”教育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已经实施20多个培训项目,每年培训3000多人次,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8401元增加到2011年的18540元,年均增长14.1%。

4.村级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鼓励和引导各地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资本运作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服务合作型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合作农场和做大做强农村劳务合作社,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并不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采取税收奖励、收费优惠、减轻负担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村级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8563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28亿元(村均达到508万元),年均增长35.4%。

5.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2006年以来,太仓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机制,6年来先后确定了80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采取领导挂村、干部挂职、部门挂钩的办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6年累计落实示范村重点建设项目871个,完成投资额31亿元,市级财政拨付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6亿元(每个示范村200万元)。市级机关挂钩单位共支持示范村项目资金3627万元。争取到苏州市财政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2506万元。根据各示范村的现实形态、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和个性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以实施“八大工程”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分项细化工作指标,年初定目标、年中抓督查、平时抓进度、年末抓考核。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展示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社会和谐的新面貌。

6.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太仓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做好了防洪、治污、供水、排水等专业规划的编制。积极打造民生水利。投入2.46亿元疏浚整治市、镇两级河道。全市2843条河道全面落实长效管理。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金仓湖获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完成了7.37公里以海堤标准加固的长江堤防建设,沿江50公里堤防实现全线道路硬化、堤坡高标准绿化,沿江闸站实现控制自动化,防洪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监控。对49平方公里的圩区进行综合整治,投入1.63亿元完成了新建、改造、维修排涝闸站和圩堤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东部能挡、西部能排、中部能疏”的防汛减灾工程体系。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田水利配套小型建筑物818座,灌溉面积30万亩。

7.农村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建设力度。自来水实现“村村通”。生活污水处理网络延伸至镇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6.3%。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达标率90%。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深入推进“绿色太仓”建设。重点实施大型片林工程、城镇绿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河道绿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和

[1] [2]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