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旅游景点 > 正文

要做“长”出来的古镇文旅回归也是一种创新

发布日期:2019/5/28 14:22:23 浏览:483

来源时间为:2019-05-28

2019年初,“一体化示范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上海、浙江两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在江浙沪三地迅速升温。

5月25日,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召开了互通互融“镇”当时——2019年中国长三角一体化古镇文旅创新大会成功召开,来自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15个古镇齐聚一堂,就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内古镇创新发展议题进行探讨。在会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也围绕着“文旅融合”和“长三角”等重点热词给出了权威的发展建议。

太仓到杭州旅游

“江南文化”是古镇发展的核心

回归传统村镇也是一种创新

2018年12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宣传部门联合发表的《江南文化研究无锡共识》中指出,加强江南文化研究,推动江南文化传承创新,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使命,是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江南文化的其中一大核心承载体,就是古镇。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认为目前长三角文旅古镇规划建设中,尚且存在着不少缺陷:空间格局和主体建筑类同、历史文化精华仅参考碎片化知识进行挖掘、产业定位不准等。

刘士林提出,由吴文化、越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等构成的江南文化源远流长,是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区域传统文化资源,而长三角孕育的古镇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振兴古镇发展,势必要将江南文化放在重要位置。

太仓到杭州旅游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

那么,对于古镇而言,又要怎么运用这个独特的“文化引擎”呢?刘士林认为,江南文化在古镇的发展,目标不是都市化,而是“回归”。这种“回归”,也是一种别样的创新。古代诗人笔下的江南村镇,是未来长三角古镇应该努力的方向,“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样的美好场景,正是长三角文旅创新发展应遵循的人文和美学,回归传统,文化复兴,让古镇变成“古镇本身”,不作简单的复制黏贴,传承发展优秀江南文化,建立高品质的融合发展新文化,用“新”与“旧”的对比和串联,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同时,也是长三角古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做“长”出来的古镇文旅

用沉浸式体验提取文化符号

“很多人会把‘文旅小镇’和‘古镇文旅’混淆,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厉新建认为,文旅小镇是通过区域性特色文化和创新性创意化打造的“新生概念”,而古镇文旅则是通过对古镇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利用,用以促进文旅共生的原生态文化,是真正从古镇的深处“长”出来的。而在长三角地区,古镇并不是稀缺性资源,为此,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古镇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文化根源,要关注如何解决空间可控、意象营建可控,从而做到体验可控。

太仓到杭州旅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

那么,古镇要如何从古镇文化走向文化古镇,从客观存在走向主观感知呢?

厉新建提出,要提取文化符号放入旅游消费场景。如流传在江、浙、沪毗邻地区的田山歌民间艺术,是古镇风情习俗的佐证,现今,在西塘古镇就有一个嘉善田歌传唱小组,他们活跃在西塘景区,为游人演唱新老田歌,这就是将符号化的消费融入到沉浸式体验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让游客们在体验过程中,从外在的文化猎奇逐渐进入到内在的文化参悟,用古镇特有的“小生活”勾起游人心中的诗意和情怀,真正将地域、文化、旅游进行串联和结合。

记者手记

长三角古镇发展未来可期

当前,一些江南古镇稳抓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紧跟国家战略,紧进区域战略历史门墙,在文旅融合上率先把握先机。它们除了自身发展外,也逐步开始加强周边小镇的协同、联动,这对于未来复兴江南文化、复兴区域文化,通过区域文化资源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古镇发展未来可期。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实施极大地拉近了区域内一脉相承的各大水乡古镇,让它们有机会且有平台相互交流沟通,不再是孤独发展的个体。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长三角的古镇将发挥古镇文化优势,将自己特有的文化元素加入景区中,修旧如旧,让游客在自然古镇中感受人文风貌,创新业态,激活古镇新动力,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共同构筑起长三角“江南文化”振兴高地。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