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旅游景点 > 正文

海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1/2/21 9:39:16 浏览:347

来源时间为:2020-05-11

这是一次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寻找差距的学习之行。

这是一次激发干劲、谋求合作、跨江融合的收获之旅。

如何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标杆”对比,向“高标准”看齐,启迪思路,无疑是求真务实之举。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全面恢复的重要阶段,在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时刻,5月8日、9日,海门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江阴、太仓考察。代表团马不停蹄,一路虚心请教。所到之处,一个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大企业,一处处规模宏大的产业园区,一座座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展现出一派竞相发展、魅力四射的绚丽景象。耳闻目睹江阴、太仓两地的新观念、新思路和大气魄,代表团成员感叹一词是震撼,感受一词是受益匪浅。

创新转型,实体经济生机勃发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创新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魂。在此次考察中,代表团先后走进海澜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园,实地感受大企业、大园区对经济发展、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现场感受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给实体经济注入的强劲活力。

8日下午,代表团来到江阴市,首站考察了海澜集团。总部位于江阴市新桥镇的海澜集团是一家传统的服装企业,却拥有1000亿元的总资产,也是无锡地区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企业。这几年海澜集团从服装品牌“奥德臣”“圣凯诺”“朗维高”转向营销品牌“海澜之家”,建立从设计、采购、物流、订单、生产一直到终端零售的产业链战略联盟,大大提高了“海澜之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在集团展厅内,“特钢是科技炼成的”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质量奖等一块块含金量十足的证书展示了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去年8月,集团完成整体上市,总资产达700亿元,产能规模逾1300万吨,步入了全球先进特钢企业前列。

正是这些专注主业、持续创新的企业,成为江阴经济发展最稳固的基石。目前,江阴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突破20万家,入库税金超亿元企业45家、开票销售超百亿企业25家、千亿级企业3家,各类中国“500强”企业总数、上市公司总数均达到51家。

9日,代表团来到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园,这里集聚了德企330家,总投资50亿美元。这些来自德国的企业,亩均产值、利税、税收分别达到1400万元、150万元和110万元,万人有效专利发明拥有量达53件……德企队伍的不断壮大,推动太仓实体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创新引领发展成为共识,成功将太仓从江南粮仓转变成了“德企之乡”、先进制造业城市。

江阴企业之大、发展活力之足,太仓企业之强、园区集聚度之高,都让代表团一行感到震撼。海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5万家民营企业、300多家外资企业、一批在海投资的央企国企,成为打造“实力海门”的宝贵资源和坚实基础。但与江阴、太仓相比,我市缺少大企业,50亿级、百亿级工业企业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亩均产出、亩均税收还不高,缺乏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形冠军”企业。

实体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江阴、太仓两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积极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企业培育等,为打造“实力海门”筑牢坚实基础。

精准发力,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

车行在江阴、太仓的中心城区,高楼林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绿树成荫,无不传递着创新之城、美丽宜居之城的活力、潜力。

代表团考察了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和滨江公园。站在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平台上远眺,四周绿植环绕,长江壮美尽收眼底。很难想象,滨江不见江曾是江阴这座沿江城市多年的遗憾。

长江大保护,守护一江清水,成为沿江城市的必答题。江阴以“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勇气和精神,更加严格地“守”、更加精准地“治”、更加高效地“建”、更加坚决地“转”,高端进、低端退,治理进、污染退,生态进、生产退,以“退”和“进”的柔性平衡,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宝贵的生态财富,让长江沿岸更加风光秀美,让江阴百姓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留得住乡愁。江阴先后完成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厂和运营近半个世纪的黄田港渡口、韭菜港渡口等搬迁,在长江岸线上建起了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四大主题公园,形成了面积约40公顷的滨江公园,“江阴外滩”从愿景走进了现实。江阴围绕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定位,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南部高铁城、滨江生态城、东部科创城、临港产业城,全力打造“亲江拥山、两翼共展”的城市新格局。

太仓市规划展示馆,代表团聆听了江南小城的传奇故事,感受到了金色太仓的辉煌成就。太仓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长期以来,太仓市委、市政府围绕“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建设目标,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重大功能性项目为牵引,精准发力,打造江苏进入上海枢纽节点城市,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

作为首条途经太仓的铁路,沪通铁路一期将于今年6月通车;随着太仓站及太仓南站的建设,未来,南沿江铁路,以及拟建设的北沿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也将在太仓交会;在引领太仓进入“高铁时代”的同时,连接上海嘉闵线延伸线,形成“5 1”轨道交通网络。枢纽节点带来的庞大流量,是太仓在今后发展中的绝佳资源,太仓适时提出了打造全国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标,恒大集团、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牵手太仓,两个总投资500亿元的文旅项目落户。

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是代表团在太仓期间考察的点位之一,该院于去年1月5日正式投入运作,计划用7年左右时间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园。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是太仓深入实施“大院大所”战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一个缩影,西工大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太仓校区两所高校正在加紧建设。大院、高校的入驻彻底填补了太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空白。依托高校、高铁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娄江新城应运而生,这样大手笔的城市创新无疑体现了改革的锐气、勇气和担当。

海门城市交通建设与江阴、太仓一样,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近年来,北部新城、创新南城、宜居老城“三城联动”开发,拓宽了我市城市框架,拉开了我市城市建设的新篇章。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对海门城市发展格局带来了重塑机遇。大手笔、大气魄、大发展,是代表团成员对苏南两市城市建设的赞叹,大家表示,要学习苏南两地抢抓机遇、勇争第一的魄力和勇气,以更宽视野、更快速度推进城市转型、交通建设、经济发展。

全面融入,在融合中实现跨越

在江阴、太仓考察期间,每到一市,双方都召开了工作交流会,增进了解,寻求合作。我市与江阴、太仓分别签订了《共同推进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海门与江阴围绕产业交流、板块交流、城乡建设交流、文化旅游交流、教育卫生交流、人才队伍交流等6个方面开展合作;海门与太仓则将坚持“友好交往、优势互补、务实高效、合作共赢”原则,聚焦“一体化”“高质量”两大关键,促进两地在产业发展、板块对接、交通互联、城乡建设、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人才交流等领域对接合作,共同推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江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无论是海门与江阴,还是海门与太仓,都有基础、有优势。海门与江阴虽然在地理上并不相邻,但两地都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江阴百年名校南菁中学的第一任校董会主席就是海门的先贤张謇先生,可见两地的渊源之久、情谊之深。海门与太仓更是一衣带水、人缘相亲,在漫长的时代变迁和奋斗历程中,双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文化旅游等方面,苏南两市不仅给海门提供了先进样本、宝贵经验,而且也呈现出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等特征,具有深入合作的现实优势。

在交流会上,海门、江阴、太仓表示,要迅速启动合作项目、全面拓展合作空间,创新构建合作机制,在区域协同、融合发展中探出新路子、树立新标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对比,对接,对标;惊叹,共鸣,“得解”。在江阴、太仓的考察虽然短暂但很充实。代表团一路看,一路议,都有一种睡不着、坐不住、等不起的感觉。大家表示,要以考察为新起点,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推进跨江融合、省内全域一体化决策部署,南通市委、市政府全方位融入苏南要求,深入学习苏州“三大法宝”,跨越思想上“长江天堑”,发扬拼抢精神、斗争精神,明确比学对象,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信心、担当使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高标准,推进“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

学习苏南是为了更好融入,融入苏南是为了更高质量发展。通过考察学习、思想碰撞,代表团收获了破局的勇气、理念,也谋划着突围的思路和举措。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跨过长江比位次、融入苏南比速度,海门定能开创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