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旅游景点 > 正文

县(市、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6/20 1:02:52 浏览:1792

同时,应急管理、机关事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龄、侨务、对台事务、兵役、民防、气象、盐务、邮政、电信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取得上述成绩,这是中共太仓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太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国家和省驻太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太仓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效投入增长乏力,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产业结构需要加快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生态建设任务压力较大;财政增收趋缓与刚性支出上升之间矛盾突出,有些民生需求还未能较好地得到满足,离公众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部分重点项目落实还不够到位,政府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总体思路和目标

2014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深化改革发展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新的一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但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正在逐步增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上海自贸区运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将进一步激发我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市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相对较好,规模企业运行良好,新增长点项目逐渐产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优势不断凸显,这些因素都会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面对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和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准确把握上级的最新精神,努力处理好三个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紧紧依靠中共太仓市委的坚强领导,既要恪守尊重城市文化、保持工作延续性原则,恪守成功不在我、还富于民原则,不懈怠、不折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又要坚持大胆子、稳步子、真实干的作风,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和思想观念的革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城市休养生息,让要素充分涌流,让改革贯穿始终,努力向改革要红利,推动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强化抢占先机、奋勇争先的意识,增强刻苦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各项指标在苏州、全省争先进位。又要注重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优化考核办法,在保持经济指标合理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税收高效产出等文章,志当加快转型发展的“领头羊”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要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协调的关系。既要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又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兼顾各方利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统一起来。要把让人民满意的标准高悬头上、牢记心上,把解决群众困难、办好群众实事、实现人民期盼体现在行动中,竭力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让人民群众切实改革发展的成果。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太仓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以改革统领全局,突出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导向,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谱写太仓改革发展伟大事业的新篇章,全力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太仓样本”。全市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5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保持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提高0.18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苏州市下达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2014年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改革。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区镇合一”、“区街合一”和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下移审批事项,扩大网上审批范围。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推行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管理系统。推进国资整合优化,强化国资运作和监管,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抓好企业首发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争取2家企业上市、2家企业发行债券。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农村“五大合作”改革,探索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产权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全面扩大开放。紧扣“强化美国、放大德国、拓展北欧、紧盯日韩”四大阵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重点引进一批资源匹配型、科技创新型和税源型项目,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70。确保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开创集出口基地、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四位一体的内外贸发展新局面。加快资本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营销、物流、研发、售后服务和服务外包接单中心,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承载、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水平,加快光电产业园、太仓生物港等“区中园”建设,力争进入省20强。做亮中德合作品牌,推进德国中小企业工业园、史太白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新增落户德企20家,进入省级高新区序列。加速推进科技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科技产业园二期等建设。

加速繁荣太仓港。深化与上海港合作,促进近洋航线进入、苏南和长江中上游货物来太仓港集并中转。开辟和加密近洋航线,发展中日国际甩挂运输、苏台冷链物流,加快建成近洋特色港。开工建设润禾码头等4个泊位,推进鑫海煤码头、信息中心三期等工程建设,拓展“无水港”范围和功能。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和航运中心试验区对接合作。协调开展关检“三个一”试点工作,力争实现沪太通关一体化。

全面接轨上海。深化与上海自贸区、大虹桥商务区对接,主动接受开放和试验功能的辐射带动。强化交通对接,加快604省道与嘉定城北路对接。配合做好沪通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加速融入上海交通网络体系。加强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沪上制造业项目转移,积极引进沪上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大力发展面向上海的休闲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做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才等社会事业对接上海工作,放大沪太同城效应。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完善新兴产业促进机制,培育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核心汽配等产业,抓好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强化项目投入的导向作用,推进扬子江海工装备、舍弗勒五厂等86个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超百亿企业培育”等计划,运作好产业投资基金,培育一批超100亿元、50亿元企业。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启动实施“千企百项技改升级工程”,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50亿元。狠抓两化深度融合,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个、示范企业10家。做好“质量强市”、“商标品牌”和市长质量奖评选等工作,引导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服务业三年提升计划。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并重,全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发展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着力发展国际采购、跨境电商业务。建设渤海华东物流交收中心等项目,力争渤交所太仓交易中心上线交易额超1000亿元。推进太仓物流园区等提档升级,新命名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加快五洋滨江广场等建设,完善万达广场、南洋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业态,促进森茂汽车城、华东水产品市场等专业市场繁荣。加快培育电子商务、游戏动漫、研发设计等产业,全力实施服务外包三年跨越计划,做大服务外包规模。加快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建设,合理布局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积极推进餐饮、休闲等商旅业发展。

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实施创新型企业群体三年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36。拓展国家特种功能材料高新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发展内涵,推动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级载体。发挥科技镇长团和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作用,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新增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6家。深入实施“522人才工程”,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科技 20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

三、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提高人居生活品质

强化规划引领。深入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市域空间和要素的全覆盖。完成轨道交通发展、湿地资源保护、地下空间利用、城市绿线和科教新城绿色生态城区等专项规划编制。启动科教新城控规修编,完成陆渡片区控规等区域规划编制。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开展农民集中安置小区、自拆自建小区和保留村庄规划。严格管控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等,强化工业厂房设计方案审核。开展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测,建立全市域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加强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延续性和权威性。

提升城市能级。提高主城区城市首位度,加速西城区、弇山西路等地块改造步伐,加快小商品市场建设,加大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推进新区中央商务区10幢商务大楼建设,启动建设中央公园,加快陆渡片区开发。加快新港城核心区路网建设,开工建设港城中学等配套设施。加快科教新城绿色生态示范区和三个中心镇新镇区建设,做好提升功能、塑造特色、丰富内涵等工作,把“美丽城镇”建设整体推向更高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杨林塘航道和吴塘河整治工程,启动疏港快速路、岳鹿公路(通港路—双浮公路)等建设,建成双浮公路(吴塘河段),提档改造80公里农村公路。开工建设沙溪客运站、太仓科教新城客运站,实现二级公交线网智能候车亭全覆盖。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推进“九横九纵”骨干河道整治,加快十八港南北枢纽工程建设,实施七浦塘拓浚、盐铁塘三期、半泾河一期整治。实施塘泾河拓浚整治项目,启动引江入城工程。推进截污纳管,建设污水管网68公里,力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0。开工建设220千伏璜泾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220千伏寿安等输变电工程。

细化城市管理。推进以“931”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省优秀管理城市、省城市管理示范路、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成数字市政、数字照明、数字物业、停车诱导等系统和港区、浏河、璜泾等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加快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厂,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集中洗车场等项目建设,完成18处城市积水点改造。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拆除违法建筑15万平方米。探索建立住宅小区与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互补机制,新增城区停车位超1000个。启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主城区城管进社区工作。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格局

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有序推动“三集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