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下设单位 > 正文

走近苏州走进古典

发布日期:2020/6/10 19:47:39 浏览:321

来源时间为:2019-01-18

遗址现场清晰可见的古河道

“考古队长”80后张志清太仓市一中

难得一见的考古工作室

听课欣喜的青睐会员(静之绘画)

潘文协博士为“青睐”会员讲解“潘氏字画”

“青睐”团员纷纷拿出手机拍下珍贵文物字画太仓市一中

参观结束大家仍不愿离去,与潘博士聊天合影太仓市一中

太仓元代遗址

跟上考古队长亲临古海运仓库的“抢救性”保护现场

苏州的文化之旅中间能穿插一个神秘刺激的考古现场行程实属“意外之喜”,当青睐团队得知太仓市博物馆关于樊村泾元代遗址的展览已经初步建成后,我们当机立断——这个曾经轰动考古界的遗址,我们一定要去现场看看!所以,这其实是临时加进来的行程,经著名文化学者刘刚、李冬君老师与考古所长沟通后争取而来的。

这天,天空下起了小雨,气温也有所下降,不过寻访团员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减退。大家打着伞,站在挖掘的遗址现场前,团员们仿佛全都变身求贤若渴的学生,一个一个问题抛给考古队长,希望尽快了解这片神秘的元代古仓库。

樊村泾元代遗址项目的现场领队叫张志清,大家都称呼他为“考古队长”,张队长是一个有点腼腆的80后小伙,三十出头,河南人,从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便一直在苏州考古所工作。原本供职于苏州,所以在太仓工作属于“出差”性质,樊村泾元代遗址发掘后,这几年一直辛苦操劳两头跑,现在成为太仓遗址项目最权威的一线专家。2016年,为了研究这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他从苏州被派到太仓,负责现场挖掘工作,风吹日晒。这天,他事无巨细地为青睐队员现场讲解,描述发掘的详细过程。

张领队说:“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是新发现的一处极为重要的瓷器仓储遗存遗址。经过2016年年初至2017年年底近两年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工作,遗址发掘面积约13000平方米,出土以龙泉青瓷为主的遗物150余吨。遗址是江南地区元代考古的重大发现,是太仓历史上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为当下海丝申遗增添重要证据,其发现与发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太仓自古就是一个港口城市,贸易往来很多,用张领队的话说就是,在太仓这片地界儿,很容易捡得到瓷器碎片。之所以是“抢救性”的挖掘,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还因为这片遗址的发现实属偶然。

“这片遗址就在太仓市市中心,这一块地皮原来是太仓市一中,在古代的时候这里是原名太仓城的靠近东门的位置,综合来讲,这个位置就是太仓自古以来的一个比较核心的位置,自古到现在都是,可以看出这片地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016年1月份,我们这边有一个水利项目,这片遗址就是在沟通这个水系的时候发现的。当时,我们谁也没有估算到会有这么大量的遗物出现,刚开始就做了一个艰难的清理,太仓市一中搬迁以后,整个地皮就被分成两个项目,一个是水利项目,还有一个项目就是回迁安置房。所以我们为了配合这个项目,做了抢救性挖掘。持续时间很长,从2016年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的7月份。”

现在,这里已经被围挡起来,一般人没有办法进入,站在现场的围挡外,能够明显看得到一个弯曲的河道,张志清领队介绍,这条河道的横截面可以明显看得出从元代到明清甚至到近现代的河床变迁,也能看得到河道在逐渐变窄,是历史的冲刷和沉积。据张志清介绍,这次勘探的遗址范围大概在3万平方米,整个3万平方米内都有古文化遗迹现象。由于面积过大,当地政府衡量了目前的开掘能力后,认为不应该再进一步发掘,采取保护措施是更为适当的方法,便选择了在原址进行覆盖。

“目前政府是倾向于先保护起来,我们做了取样和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河道和大洋、海洋的走向关系,这也涉及元代太仓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关系。所以现场可以先回填,我们尽最大能力把它保护起来,留待后世。”

目前,据专家调研,发掘出土的残瓷器,主要是由于这里的古仓库在进行中转贸易的过程中而产生的损耗品。张领队表示,这些损耗品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具备了一个大型瓷器仓储、瓷器贸易集散地的特征。

这里的瓷器仓储和运转的规模有多大?张领队告诉我们,这里有规律的瓷片坑状非常多,说明有大量的碎了的瓷片在这里扔着,成规模的甚至都铺成了路。

遗址西部的房屋、水井、灶台等遗址,表明这里是仓储的管理者或者工人生活的地方。遗址以古樊泾河为界,分为东部仓库区和西部生活区两部分,在仓库区还发现了公务用的大型砚台,有可能是当时用来记账的工具。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