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百姓生活 > 正文

南德意志报:德国村太仓-太仓区号

发布日期:2015/12/24 11:19:53 浏览:671

【德国《南德意志报》4月4日报道】题:德国村(作者亚尼斯·福吉奥卡斯)


孙锦泉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身着深色西服,打着黑白相间的领带,手中的两部手机不停地响,有时他要同时接听两部电话。孙锦泉是太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这座城市距离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仅数公里之遥。太仓有45万人口,但按照中国的数量级来说,只算一个村庄。它甚至没有自己的电话区号。尽管如此,太仓仍是德国投资者在中国最青睐的投资地点。已经有109家德国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德国人的职业精神和经商文化也随着工厂一同来到了这里。没有任何一个欧洲以外的地方像太仓这样德国化。


孙锦泉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知道在这里工作的很多德国人思乡心切。不久后,一座德国中心将在这里对外开放,陆续建立的还有国际学校、面包房、饭店等。当然,它们的出现早已不再只是为了外国投资者。孙锦泉说:“德国人或许会喜欢这里的生活。”


第一家进驻太仓的德国企业是生产弹簧的克恩·里作斯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在中国寻找合适建厂的投资地点。如今,已没人能详细地回忆起公司当时为什么恰恰选择了太仓。1993年,这个占地500平方米的小厂开始生产。德国人的管理方式、可信赖性和直言不讳的作风给孙锦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开始积极争取更多的德国投资者。


一些地方曾尽力争取来自港台的投资者。他们开办的是雇用数千名职工的大型工厂。但这些工厂几乎只提供流水线旁的低薪工作岗位。一旦取消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工厂就搬走了。德国人却不同。孙锦泉说,“德国企业不需要很多员工,但他们有长期计划,而且带来了自己的技术。”


德国人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在太仓感觉就像在自己的家乡,走在街上可能就会遇到市长,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商量解决办法。”4年前,伟思富奇环境试验仪器公司来到太仓,成为第38家进驻这里的德国企业。德国总部的企业负责人当时说:“已经有30多家施瓦本地区的公司在这里安家,我们黑森州的人就不需要再有什么顾虑了。”


蒂洛·克佩是伟思富奇中国分公司的负责人。他说:“近年来,中国大城市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与德国相比,专业人员的成本优势几乎消失了。”相比之下,太仓的环境更好。厂房的租金比上海低2/3。技工的薪水最多可比大城市低30%。


中国的大城市近年来不断遭受基础设施问题的困扰。夏天,当全上海的人都在开空调时,城市管理者为保障电网运行,定时对工厂实施拉闸断电。这种问题在太仓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克佩一家目前住在上海。与大多数德国经理一样,他每天往返于太仓和上海之间。“紧邻上海也是优点之一。”尽管如此,他还是想为太仓做点什么。他甚至组织了该地区的啤酒节。1300多人参加了去年10月的啤酒节。吹奏乐队进行了表演,来自德国的肉食加工商带来了烤乳猪和香肠,现场气氛极其热烈。


有人说,克佩是德国人在太仓的市长。他也在考虑成立德国人的聚会组织,目前,该组织已成为官方注册的工业协会。


德国经理每月碰面一次,交流想法,探讨问题。话题一再集中到人事问题上。因为在小城太仓,找到合格的技工并不容易。因此,7年前,多家德国企业一道成立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由于这种德国的培训体制在太仓相当奏效,另外3家职业培训中心正在筹备当中。太仓也许是德中合作最成功的地方。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
责任编辑:未克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