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太仓 > 百姓生活 > 正文

太仓已成为中国德企发展最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发布日期:2016/7/2 4:18:49 浏览:537

太仓莱茵广场中德合作成果展示馆内,一幅特殊的德国地图格外醒目:200多家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来自于德国哪个州,一一标注,一目了然。

为了这幅地图,太仓人已经倾注了23年心血。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表示,23年里,太仓凭借着优质的政府服务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迎接着一拨又一拨德国朋友的到来。而一个接一个德企的落地,也推动了太仓的崛起。

如今,太仓已经成为中国德企发展最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成为了“德企之乡”,更写就了中德合作的“太仓样本”。

一次小规模投资引出一段跨国“姻缘”

每次来太仓,德国驻上海前总领事芮悟峰总要先了解一个新的数字,就是太仓德企数量,“我每次来,这个数字肯定又增长了”。

始终在增长的数字,见证了太仓与德国这段美好“姻缘”越走越深。而缘分的起点,源于23年前。

1993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太仓撤县建市,这座千百年来以“鱼米之乡”著称的江南小城,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10个月后,11月8日,太仓迎来首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集团在一间400平方米的租赁厂房内,成立了太仓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

在当时外资涌入中国的热潮中,克恩-里伯斯集团略带试探的小规模投资实在不起眼。“事实上,最早进入太仓的8家德企,投资都很小”,太仓市副市长朱万里回忆,这些德企刚进入太仓时,都是先租几百平方米厂房,招十几个工人,看起来和国内的民营小企业没什么差别。

投资规模小,太仓市政府在服务上却没有打丝毫折扣,而是远赴德国,逐一拜访企业总部。这一去,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在太仓的这些德企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大多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而且个个是“隐形冠军”,技术实力很强,都是行业的佼佼者。

在与德方的沟通交流中,太仓人了解到,初始投资规模小,是德资企业一贯的严谨作风。德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一开始都是小投资,以试探为主,之后再根据市场反应逐渐增加投资。同时,德企注重环保、重视员工,企业凝聚力强等特点,非常符合太仓田园城市、宜居宜业的特点,也给太仓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经过几年的招商引资,太仓已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数十家外企落户,合同利用外资近5亿美元。但这次德国之行,让太仓开始倾心于以技术高、效益好、占地少、能耗低著称的德资企业;也让太仓市决定,与其遍地开花,倒不如一枝独秀,今后重点引进德资企业,在太仓形成集聚效应。一段跨越两国的“姻缘”就此开启。

凭服务成为德企来华首选之地

“以前德企选择北京上海,现在都直接选择太仓了,他们觉得这里什么都有,什么都好。”今年5月中旬,上海德国中心董事长夏建安在太仓考察时,说出了这句话。

在中国工作近20年,夏建安几乎见证了德企在中国的全部发展历程。在他看来,紧邻上海是最早一批落户太仓的德企最看重的区位优势。“但上海周边的这些城市中,只有太仓能成为‘德企之乡’,关键还是靠他们的服务。”

时间回到23年前,当时,太仓周边不少城市建设了高标准开发区,在硬件设施上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情况下,如何能脱颖而出,获得德企的青睐?太仓选择做优软件服务,针对德企的特点,提出了“三信(心)”原则。

首先是诚信,注重契约精神,承诺的条件一定不打折扣兑现;其次是自信,双方互相尊重,对于不适合太仓,或者落户条件苛刻的企业,一定婉拒。最后是耐心,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德企主要是中小企业,再加上德国人做事严谨,一开始投资规模不大,后续才会按计划一步一步追加投资。

“和德国人打交道,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句话一直被太仓市奉为宝典。多年来,周边的兄弟城市大项目一个接一个,但太仓发展德企的思路从未动摇过。早年,为了一个德资项目谈了5年,落地后投资才100万美元,但后来,这家企业陆续增资,前年,税收已经超过5000万元。

目前,在太仓投资落户的德企超过90完成了增资扩产,舍弗勒、托克斯、慧鱼等德企完成了第三、甚至第四、第五期增资扩产。随着落户德企的规模不断扩大,太仓市政府又及时增加了另一条服务原则,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充分尊重企业的私密性,尽量不去打扰。

得益于贴心的服务,太仓在德国的名气越来越响,逐渐成为德企来华的首选之地。中国驻德国原大使卢秋田认为,太仓在德国的口碑,主要是德国人口口相传积累出来的,而非中方的推介。多年前,曾经有一家德企想落户在苏州市区,但牵线的德方代表坚持劝说企业选择太仓。后来,该企业负责人在征求了太仓不少德企意见之后,最终改变想法,落户太仓。

2008年,由国家商务部和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在太仓成立迄今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就是这份口碑的最好注解。一年后,该基地又成为江苏唯一进入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机制的单位,更增强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德企在太仓的投资信心。

筑牢人才高地增强吸引力

近日,位于太仓科教新城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东南大学、德国巴符州应用技术大学等达成合作意向,合作开展本科教学。“今后,我们的‘双元制’教学不仅可以培养技术蓝领,还可以培养管理型人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峰介绍。

半个多世纪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如今,它又成了太仓集聚德企的加速器。

2000年底,落户太仓的德企已近30家,集聚效应初见端倪。但技术人才紧缺的难题也随之而来,落户的德企大多是精密制造类,对员工技术要求很高,本地职校培养出来的技工,很少能达到要求。

为此,2001年7月,太仓经济开发区与德国巴符州政府、克恩-里伯斯公司、慧鱼公司,及太仓工业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正式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3年后,首批17名学员毕业,被企业一抢而空。尝到甜头后,太仓职教中心、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舍弗勒(中国)公司合作,开展“双元制”教学;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作成立技术工人培训中心。

随着“双元制”模式的逐步推广,太仓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蓝领”,很好地满足了德企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同时,太仓人也在不断萃取“双元制”模式的精华,立足太仓特色的职教理念逐渐成型。

2007年6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商会上海代表处合作,建立“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创新“双元制”模式,100名学生与14家德企签约,以“双身份”进入培训中心学习。在定岗双元培养模式下,校企资源优势充分互补,合作更为紧密。这种新型的教育合作模式很快就释放出巨大能量。很多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短短几年内就成为技术骨干、主管,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肯定。

得益于“双元制”模式的磁吸效应,从2001年开始,落户太仓的德企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就突破100家。目前,太仓德企数量已经超过230家,投资总额近20亿美元,年产值近300亿元。

通过“双元制”模式,太仓成功构筑了人才高地,吸引更多企业来太仓发展。魏晓峰说:“这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就是一个人才聚宝盆,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企业自然愿意来太仓发展。”(顾志敏)

最新百姓生活
  • 2023太仓文旅推介招商会在宁成功举办05-10

    9月15日,“一小时去哪儿去太仓”2023太仓文旅推介招商会走进六朝古都南京,在美丽的秦淮风光带与来自南京的旅行商、媒体和广大市民游客一同欣赏娄东风光,共话太仓……

  • 苏州太仓太仓4月第5周二手房均价13798元/平,环比微05-10

    苏州太仓太仓4月第5周二手房均价13798元/平,环比微跌,看哪个小区有潜力?房天下查房价04/3007:13*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买房加群……

  • 2024年4月太仓陆渡为最受欢迎的商圈05-09

    房天下05/0109:55*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关注的为、和。关注度排名2024年4月太仓对于二手房小区,用户最为关注的商圈是陆渡、浏河、市……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